說到喜帖
大概有70%是細節哥的功勞
誰叫他是我心中100分無人能比的完美設計師
想當初我們可是因為喜帖爭吵了無數次
他總是說我是難搞的客戶
我給他的Brief非常不明確=.=

這時候我才真正的明瞭
做自己的東西超級困難
因為有一個期待甚至想要達到完美
所以會不斷地吹毛求疵甚至想法不間斷

我們的喜帖很簡單
如同我們是擁有簡單幸福的小夫妻一樣
希望每個收到的人都可以感受我們的簡單幸福
喜帖設計不是那種常見的翻開形式
而是採用較歐美的方式
分別為兩張正反兩面的單獨資訊呈現
並用緞帶將兩張資訊綁在一起
較厚的那一片(用片好像怪怪的,但用張好像又很奇怪)
選用了我們的主題色 石英粉與石英藍 想要傳達婚禮的主題
封面以石英粉的幸福氛圍為主並放上LOGO以及Wedding Party
說明著我們想要大家一起來參加的是一場開心歡樂的Party
而背面用石英藍
比較有理性的呈現我們的概念
When Me From We
以及文案
我 或許不完美
我們 在一起卻很完美
在邊邊細節哥使用了我們在一起的天數2493天為裝飾

另外一張較薄的上面則放了婚宴的資訊
包含時間地點以及新人的名字
說到這邊要很謝謝爸媽同意我們不使用那種傳統落落長沒人想看的文字
當完成之後 發現 資訊的背面好空噢
立馬就請我們厲害的朋友幫我們手繪一張婚紗照放在背面
同時這張照片也是我們放在FB上的邀請頁面cover
盡可能做到所有都一致

如何將這兩張資訊放在一起
在過程中我們想了好多方式
包含使用愛心紙片卡吮 但嘗試了之後好醜沒質感
最後決定用銀色的緞帶
這可是我們手工一個一個一個一個慢慢做的唷
但成品真的很棒

都做到這樣了
信封當然也不能草草了事
細節哥在左上放上我們的WF LOGO
右下角放上很有質感的“囍”字
以上所有的印刷材質當然也都有挑過的
信封就上了絲絨膜所以摸起來特別有質感
左上右下的字則使用燙銀呈現

最後最後
用LOGO蜂蠟就完成了
謝謝朋友還幫我們買了婚嫁的郵票^^

我們的喜帖真的很美吧^^
收到的人都說非常值得收藏喲
圖文版網誌(有更多圖片唷):http://flairinlife.pixnet.net/blog/post/34617066
相關文章
我的夢幻婚禮-序章:http://flairinlife.pixnet.net/blog/post/25263399
婚禮主題 你想好了嗎:http://flairinlife.pixnet.net/blog/post/29875431
在最美一刻擁有最美一刻-我的不一樣婚紗照(上):http://flairinlife.pixnet.net/blog/post/34516746
在最美一刻擁有最美一刻-我的不一樣婚紗照(下):http://flairinlife.pixnet.net/blog/post/34538811
婚禮佈置-落落大方的氣質優雅訂婚:http://flairinlife.pixnet.net/blog/post/4220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