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一年半,來分享遲來的心得文。
當時,我找的婚禮紀錄是「饅頭爸團隊」,
但是,幫我拍的攝影師們現在都出來自己開設工作室了,實在是太厲害拉!(我的心得文寫太晚了.....)
我選擇婚禮紀錄的考量點:預算、攝影風格(整個要求很單純)
另外,還希望婚禮紀錄能充當我當天的眼睛,紀錄賓客們參與的過程,因為我覺得婚禮的主角不只有新人,我也想記錄著那天朋友們開心參與的臉龐。
當我事後看著婚禮紀錄照片時,不是只有看到我跟老公,而是回憶起當天各種大大小小的環節,
再次感謝有好多人的參與、幫忙,才讓我們的婚禮能夠順利舉行。
饅頭爸團隊主打的是:統一的攝影風格、高規格設備、全程不停機,這幾點非常的吸引我。
關於“全程不停機”這件事,想特別提出來說,參加過很多場婚禮,觀察過別人家的婚攝,大概很少看到全程不停機的婚攝,這真的很推薦!
給饅頭爸本人拍攝的費用已經超過我的預算,但團隊其他攝影師的作品也很不錯,因此我選擇在預算範圍內的攝影師。
方案是雙機開拍,一個從男方開拍 ; 另一個從女方家。
當天他們還有另外一位攝影師,因此我居然有三位攝影師幫我拍攝,有種賺到的感覺XDDDD
以下是我當天的攝影師名單:
時間過這麼久,我的攝影師越來越棒了,各自成立新的工作室!
主攝影:Panda (Panda現在已經不在饅頭爸團隊了,他已經成立新的工作室「熊愛攝影工作室」)
配搭攝影:木瓜 (木瓜也不在饅頭爸團隊了,他也成立新工作室「木唯攝影」)
協助攝影:阿潤
我覺得,如果新娘們希望攝影師可以捕捉到結婚當天的大小事,就要讓他們事先了解所有流程,
當天婚禮流程表要給他們一份,越詳細越好,若有什麼地方不希望拍攝到的,也盡量事先說明,
例如:教會交換牧師證婚的時候,婚攝不要站在講台上,只能從觀眾席這邊拍攝,
他掌握了狀況才能夠調配拍攝的節奏!
--------------------------------------
我們結婚當天的行程:迎娶、教會儀式、中午午宴
清晨一早各自在家裡準備著:
(男方)伴郎們正在討論結婚當天的細流 ; (女方)爸爸正在跟牧師閒聊
(男方)婆婆幫忙老公別上別針 ; (女方)牧師正在跟我確認等一下的細節
老公到我家以後,由牧師簡單的祝福禱告(左下)、大合照,準備上車前往男方家(右下)。
到了男方家以後,迎娶儀式總算告一段落,大家開始閒聊、拍照,
很喜歡攝影師拍下我們聊天中自然的表情、以及淘氣的臉XD
緊接著,我們要趕去教會證婚儀式,
教會總招大人的協助下,大家在教會門口迎接我們
教會的敬拜團、學生牧區正在練習待會的獻詩
教會儀式開始前,牧師帶領我們大家一起禱告
雙方主婚人(媽媽代表)進行點燭儀式,象徵兩方的家庭 ; 之後會由新人點中間的蠟燭,象徵二人離開原生家庭共組新的家庭。
小花童進場
輪到我進場的時候,看到大家,想起與每一位朋友共享的回憶,很謝謝他們特地來參與我們的婚禮。
原以為不會掉淚的,但在學生牧區獻詩的時候,眼淚就不知不覺的留下來,
揭紗,事先教育老公要慢慢捲上去,重點是捲上去之後要把後面的紗整理好!
退場與大合照
當天時間超級趕...老公知道我堅持要拍大合照的時候,其實一直碎念我,幹嘛自找麻煩,
但是拿到照片的時候,真心覺得我的決定是對的!
有些人只會參加教會的證婚儀式,並不會來到宴客會場,
這張照片對我而言非常的有意義!
一些教會婚禮的小花絮(我的小姪子、匆忙上車準備前往宴客場地時不忘與朋友哈拉聊天)
到了宴客會場,工作人員忙碌的收禮金、發喜餅、帶位
雙方主婚人也在熱情的招呼客人
可愛的小朋友們
來探房最後玩起自拍的朋友們
攝影師一桌桌的幫我們留下合照
努力參與由獎徵答的時刻、敬酒的時刻、有人在這桌帶起團康破冰遊戲的時刻
這些攝影師都幫我補捉下美麗的畫面
還不忘幫我們拍幾組類婚紗
婚戒的特寫,我很喜歡鑽戒的愛心戒台
最後放上,當天的工作人員:
婚攝團隊-饅頭爸團隊(Panda、木瓜、阿潤),
其中Panda已經不在饅頭爸團隊,現在是「熊愛攝影」https://www.facebook.com/pandahugstudio/?fref=ts
「熊愛攝影」 官方網站:http://pandahug.weebly.com
木瓜也不在饅頭爸團隊,現在是「木唯攝影」 https://www.facebook.com/MuWeiPhoto/?ref=profile_intro_card
新秘團隊:汝錦 Jenny's Bride 、沛沛、彥伶(友情支援上午事前準備)
婚顧主持人:Hana(華漾大飯店)(左下)
化工午餐團好朋友兼伴郎伴娘們(右下)
謝謝有你們,讓我們的婚禮留下很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
[婚紗拍攝]icon wedding愛情符號-屬於我們的故事https://share.weddingday.com.tw/post/24042
[新秘彩妝]-好的新秘(汝錦、沛沛、彥伶)會帶你上天堂!https://share.weddingday.com.tw/post/24068